首页 »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人才培养
博士培养方案


理论物理 代码:070201
一、 培养目标
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促进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坚持质量第一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具体的培养目标是: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具有坚实的理论物理基础和广博的现代物理知识,了解理论物理学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技术,能应用现代理论物理方法处理相关学科中发现的有关理论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在国际前沿方向或交错领域中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有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可独立从事前沿理论课题的研究,并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学位获得者应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及简介
1、受限小量子体系中的量子基础理论问题:量子点、大分子磁体、介观环等中的量子相干、量子输运等问题;
2、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利用大分子磁体、Josephson结等实现量子计算及量子纠缠等问题;
3、计算物理与非线性动力学:研究非线性方程中的保结构数值算法、孤波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输等问题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一) 学制
1. 学习年限为三年。前一年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并进行相关研究的论文调研,后2-3年为开展相关研究及进行论文撰写。
2. 硕博连续读五年。
3. 在职研究生的学习限为四年,每年要求完成教师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二) 学分
在学习期间,应获得不低于16个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参见附表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_博士_理论物理.xls”)
五、补修课程
以同等学力入学或跨专业考入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补修与本专业相关且未学过的硕士生阶段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群论,高等统计物理,量子场论等。本专业考入的博士研究生,没有修全上述课程者,应补修所缺课程。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着重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若干基础理论和专业课,使博士生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理论物理国际前沿发展动态。
(二)培养方法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并组成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在导师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三者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采取行之有效的、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培养质量。
1. 专业课程学习以自学为主,导师提出基本要求并辅导。
2. 导师确定研究方向。
3. 要求学生充分掌握文献,追踪最新研究动态,提出并答辨开题报告。
4. 研究工作达到国际文献水平。
七、考核方式
(一)课程考核
1. 研究生课程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也可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详细情况参见“教学计划进度表”)。研究生的考试时间,一般按学校规定进行安排。各科考试时间在考前一个月确定,公共课考试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其它课程的考试由系内确定及时通知考生。
2. 课程考核及格线为75分。考试内容应覆盖所教授课程的主要内容,命题应突出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考试结束两周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将“研究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填好并签字,交系教务员。
4. 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组织进行。
(二)中期考核
1. 评定学生政治思想及道德品质,并给出评语。
2. 课题调研,要求充分掌握研究课题的文献资料和最新研究动态。
3. 答辩开题报告,要求对研究课题的重要性,新颖性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答辩。评定学生研究工作能力及水平。
4. 身体状况考查。
八、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学术活动
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大力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参与项目具体工作的同时,参与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学工作,包括讲授、助课以及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实习、培养硕士研究生和进修人员的工作。
要求学生定期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进展汇报、对文献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并参加一定数目的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学术活动。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九、学位论文工作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博士生在学习期间,主要精力应集中于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技发展或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并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国内统计源核心期刊或国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3篇以上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系列学术论文,其中一篇属于SCI核心期刊影响因子高区论文。
(一) 论文选题的要求
学位论文题目应在导师(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拟定,根据导师(组)的要求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应引导博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应鼓励硕士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具体选题要求如下:
1. 选题的前沿性、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3. 主要研究内容
4. 创新之处
5. 研究计划
6. 准备情况
7. 预期达到的目标

(二) 开题报告
研究生于第二学年的秋季学期末作开题报告,根据《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要求,开题报告须具备如下内容:
1. 选题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且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 跟踪国内外研究动态
3. 内容新颖且有一定的创新性
4. 准备工作情况和主要措施
5. 预期达到的研究成果
开题报告必须经过本专业的3-5为教授组成的小组通过答辩后方可进入博士学位论文阶段。
(三)中期检查
论文工作期间,导师要全面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论文进行中应按计划由研究生在一定范围内作论文阶段报告,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第四学期末,做第一次研究工作进展报告。第五学期末,做第二次研究工作进展报告。要求论文学术观点或实验结果有创新,论证严谨,数据可靠。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调整研究方案。
(四)论文撰写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熟悉资料,参加导师及本学科、专业点所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
学位论文要按照《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的规定撰写,各类博士研究生必须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前一学期初完成初稿,期中定稿。
(五)论文预答辨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前一学中期进行论文的全面审核,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向预答辩委员会全面报告论文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听取意见,确定如期还是延期答辩,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
(六)学位论文答辨
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后,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认为论文符合答辩要求的,按照《山西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规定》,经研究生院送审的匿名评阅专家同意参加答辩后,由本专业组织论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委员由5-7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委员中外单位专家必须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导师不得担任答辩主席。
答辩委员会经过论文审查、组织答辩,就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须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无记名投票同意方可生效。
十、教材及参考书目(含主要期刊文献)
1. Statistical Mechanics, R. K. Pathria, 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
2. Group Theory
3. 量子场论
4. Theory of the Solid state
5. The quantum field method on solid states
6. Gauge Filed Theory
7. Quantum Optics
8. APS, OSA, IOP, IEEE, IEE出版的物理学杂志、以及Kluwer、Springer、Elsevier等出版的期刊。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代码:070202
一、 培养目标
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促进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坚持质量第一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具体的培养目标是: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应具有坚实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现代物理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技术,能应用现代物理方法处理相关学科中发现的新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在国际前沿方向或交叉领域中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有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可独立从事前沿课题的研究,并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学位获得者应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及简介
1、 粒子物理实验
参加北京谱仪(BESIII)合作组,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上开展正负电子对撞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
2、 中高能核物理实验
基于国内外的中高能重离子加速器,开展中高能原子核在CR39、原子核乳胶等径迹探测器中诱发核反应的实验研究工作;或参加国际合作组,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与物理分析工作。
3、 中高能核物理理论
针对中高能核碰撞物理方面的实验数据,进行相关理论模型研究工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一) 学制
学习年限为3-4年;前一年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并进行相关研究的论文调研,后2-5年为开展相关研究及进行论文撰写。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低为4年。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最低为6年(含硕士阶段)。
(二) 学分
博士研究生的最低学分要求为课程14学分,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各1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参见附表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_博士_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xls”)
五、补修课程
以同等学力入学或跨专业考入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补修与本专业相关且未学过的硕士生阶段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高等量子力学,群论,高等统计物理,量子场论,规范场论,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等。本专业考入的博士研究生,没有修全上述课程者,应补修所缺课程。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着重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若干基础理论和专业课,使博士生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国际前沿发展动态。
培养方法: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并组成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在导师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三者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采取行之有效的、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培养质量。
具体措施与要求:1、专业课程学习以自学为主,导师提出基本要求并辅导。2、导师确定研究方向。3、博士生要充分掌握文献,追踪最新研究动态,提出并答辩开题报告。4、博士生的研究工作要达到国际文献水平。
七、考核方式
(一)课程考核
博士研究生课程的考核以笔试为主,通常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详细情况参见“教学进度表”)。考试时间一般按学校规定进行安排。各科考试时间在考前一个月确定,公共课考试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其他课程的考试由院(所)确定并及时通知考生。
课程考核及格线为75分。考试内容应覆盖所教授课程的主要内容,命题应突出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结束两周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将“研究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填好并签字,交院(所)教学秘书。
(二)中期考核
除了考核博士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外,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核。
1、 课题调研
要求充分掌握研究课题的文献资料和最新研究动态。
2、 开题报告
要求对研究课题的重要性,新颖性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答辩。
八、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学术活动
(一)科研调查
在第三学期进行。要求充分掌握研究课题的文献资料和最新研究动态,写出不少于3万字的综述报告。
(二)教学实践
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前或推迟进行。
(三)学术活动
每周听一次学术报告。进入课题研究后,每两周做一次研究工作进展报告。
九、学位论文工作
(一)论文选题的要求
选题要求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关注国内外研究动态,内容新颖、有创新,准备工作充分、主要措施得力,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明确,达到国际文献水平。
(二)开题报告
第三学期进行。要求对研究课题的重要性,新颖性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答辩。研究方案要具体明确、思路清晰、方法新颖、切实可行。
(三)中期检查
第四学期末,做第一次研究工作进展报告。第五学期末,做第二次研究工作进展报告。要求论文学术观点或实验结果有创新,论证严谨,数据可靠,研究成果达到国际文献水平。
(四)论文撰写
第六学期初完成初稿,期中定稿。在职人员和连读人员可延至第八学期进行。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完成初稿和定稿的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博士生在学习期间,主要精力应集中于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熟悉资料,参加导师及本学科、专业点所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同时,参加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技发展或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并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3-5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3篇。
论文进行中博士生应按计划定期在研究室学术会议上作论文阶段报告,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
(五)论文预答辩
博士生完成论文后,应进行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可安排答辩。
(六)学位论文答辩
第六学期末进行。在职人员和连读人员可延至第八学期末进行。延期毕业的博士生论文答辩的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十、教材及参考书目(含主要期刊文献)
非平衡统计物理:没有固定教材,以研读外文期刊论文为主。
量子多体理论:没有固定教材,以研读外文期刊论文为主。
粒子与核物理理论:没有固定教材,以研读外文期刊论文为主。
粒子物理进展:没有固定教材,以研读外文期刊论文为主。
原子核物理进展:没有固定教材,以研读外文期刊论文为主。
主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C, Physical Review D, Physics Letters B, Europhysics Letters, 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A, 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E, Nuclear Physics A, Nuclear Physics B, Chinese Physics, High Energy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 原子核物理评论。



凝聚态物理 代码:070205
一、 培养目标
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促进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坚持质量第一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的高层次人才。具体的培养目标是: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应具有坚实的凝聚态物理基础和广博的现代物理知识,了解凝聚态物理学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技术,能应用现代凝聚态物理方法处理相关学科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在国际前沿方向或交叉领域中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有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可独立从事前沿课题的研究,并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学位获得者应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及简介
1.超冷原子气体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2.半导体中的电子输运
3.自旋电子学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一) 学制
学习年限为3-4年;前一年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并进行相关研究的论文调研,后2-5年为开展相关研究及进行论文撰写。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低为4年。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最低为6年(含硕士阶段)。
(二) 学分
博士研究生的最低学分要求为课程14学分,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各1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参见附表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_博士_凝聚态物理.xls”)
五、补修课程
以同等学力入学或跨专业考入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补修与本专业相关且未学过的硕士生阶段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高等统计物理,量子场论,固体理论等。本专业考入的博士研究生,没有修全上述课程者,应补修所缺课程。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着重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若干基础理论和专业课,使博士生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理论物理国际前沿发展动态。
(二)培养方法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并组成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在导师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三者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采取行之有效的、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培养质量。
1. 专业课程学习以自学为主,导师提出基本要求并辅导。
2. 导师确定研究方向。
3. 要求学生充分掌握文献,追踪最新研究动态,提出并答辨开题报告。
4. 研究工作达到国际文献水平。
七、考核方式
(一)课程考核
1. 研究生课程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也可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详细情况参见“教学计划进度表”)。研究生的考试时间,一般按学校规定进行安排。各科考试时间在考前一个月确定,公共课考试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其它课程的考试由系内确定及时通知考生。
2. 课程考核及格线为70分。考试内容应覆盖所教授课程的主要内容,命题应突出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考试结束两周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将“研究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填好并签字,交系教务员。
4. 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组织进行。
(二)中期考核
1. 评定学生政治思想及道德品质,并给出评语。
2. 课题调研,要求充分掌握研究课题的文献资料和最新研究动态。
3. 答辩开题报告,要求对研究课题的重要性,新颖性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答辩。评定学生研究工作能力及水平。
4. 身体状况考查。
八、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学术活动
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大力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参与项目具体工作的同时,参与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学工作,包括讲授、助课以及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实习、培养硕士研究生和进修人员的工作。
要求学生定期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进展汇报、对文献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并参加一定数目的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学术活动。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九、学位论文工作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博士生在学习期间,主要精力应集中于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技发展或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并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国内统计源核心期刊或国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3篇以上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系列学术论文,其中一篇属于SCI核心期刊影响因子高区论文。

a) 论文选题的要求
学位论文题目应在导师(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拟定,根据导师(组)的要求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应引导博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应鼓励硕士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具体选题要求如下:
1. 选题的前沿性、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3. 主要研究内容
4. 创新之处
5. 研究计划
6. 准备情况
7. 预期达到的目标

b) 开题报告
研究生于第二学年的秋季学期末作开题报告,根据《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要求,开题报告须具备如下内容:
1. 选题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且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 跟踪国内外研究动态
3. 内容新颖且有一定的创新性
4. 准备工作情况和主要措施
5. 预期达到的研究成果
开题报告必须经过本专业的3-5为教授组成的小组通过答辩后方可进入博士学位论文阶段。
(三)中期检查
论文工作期间,导师要全面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论文进行中应按计划由研究生在一定范围内作论文阶段报告,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第四学期末,做第一次研究工作进展报告。第五学期末,做第二次研究工作进展报告。要求论文学术观点或实验结果有创新,论证严谨,数据可靠。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调整研究方案。

(四)论文撰写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熟悉资料,参加导师及本学科、专业点所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
学位论文要按照《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的规定撰写,各类博士研究生必须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前一学期初完成初稿,期中定稿。
(五)论文预答辨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前一学中期进行论文的全面审核,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研究生向预答辩委员会全面报告论文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听取意见,确定如期还是延期答辩,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
(六)学位论文答辨
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后,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认为论文符合答辩要求的,按照《山西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规定》,经研究生院送审的匿名评阅专家同意参加答辩后,由本专业组织论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委员由5-7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委员中外单位专家必须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导师不得担任答辩主席。
答辩委员会经过论文审查、组织答辩,就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须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无记名投票同意方可生效。
十、教材及参考书目(含主要期刊文献)
1. Statistical Mechanics, R. K. Pathria, 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
2. Group Theory
3. 量子场论
4. Theory of the Solid state
5. The quantum field method on solid states
6. Gauge Filed Theory
7. Quantum Optics
8. APS, OSA, IOP, IEEE, IEE出版的物理学杂志、以及Kluwer、Springer、Elsevier等出版的期刊。


人才培养 Education and Training